机床实训总结范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 Primer中文版pdf 机床实训总结范文

机床实训总结范文

2024-06-22 09: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床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训小结之一――参观浦沅工程机械厂

数控机床班根据技术职业学院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新的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强调理论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育,将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后劲。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力求反映科学技术在教育方面的新发展。

同学们在四月中旬到浦沅机械厂参观学习,看到现代化机械工业的生产热气腾腾的现状。加深了对工厂的深入了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事例。

1、在长油缸加工车间里,看到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先进技术――车、镗、滚一次成形的高光洁度的长深内孔加工技术和现场操作,目睹了加工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分屑粗镗刀和浮动精镗刀旁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研究了很久。对于刀具的复杂结构,几何角度,刃磨技巧,排屑技术等等都看得很仔细,研究得很深透。很多同学说:我们能看到具有世界加工技术水平的刀具和加工出来的高精度,高光洁度的长液压缸筒,真是受益很大。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2、在数控机床参观了一会,仔细看清了数控车床加工的过程,特别是了解到数控编程后,可以按顺序多次循环切削至到精加工的完成。,这样对于进一步学习好数控编程技术,学好练好磨刀技术提高了认识,为后一步学习打好了思想基础,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一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思考准备和决心。

3、在小件车间。王师傅机床旁,学到了很多机床的基本操作知识。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机床有机的结合和理解。对“三杆”“三箱”刀架、尾座、中心架跟刀架等机床结构和传动原理弄了个一清二楚。特别是王师傅介绍了几把刀具的几何形状、加工方法。他们听得入了神,很有启发,觉得自己进步了。

4、在装配车间,不仅看到了已经加工好并在装配的液压长油缸,而且借到了千分尺和游标卡长尺,在老师讲解了使用方法和保养知识之后,大家实地操作。测量,读数,大家很感兴趣,特别高兴,互相 争着读刻度,报准测量结果,又一次证明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篇2

关键词:临床决策能力;高职护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影响

临床决策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做出专业决策的速度、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是高职护生必须具备的能力[1]。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校180名高职护生作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20.3±0.9)岁。

(二)方法。在进行正式的临床教学前,对选择的研究对象进行32学时的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包括案例中疾病诊断、护理要求、护理方法、疾病观察和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全面涉及到了专科和基础护理中的常用操作技能。包括18个内外科案例,12例儿科,10例妇产科。培训时主要采取情景模拟和PBL教学模式。老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7-10人,选出一位组长。教学时,老师先给出案例,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总问题,课后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或者是请教临床专业护生,在下一节课堂教学时,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对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并随机抽取其中一组进行实际护理操作演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病房情景模拟的方法: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场地资源,模拟病房情景,提前将案例信息写在模拟病人的病床旁,呈现出多种不同疾病以及演变过程。课堂上,老师分布任务,小组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包括询问病史、病情观察以及基本生命指标测量等,并且做出决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次教学中85%案例采用PBL教学,15%采用情景模拟教学。

(三)观察指标。培训前后在校高职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用叶旭春等人研制的测量工具。其中评分项共5个,分别为发现问题(37分)、确定目标(14分)、决断方案(42分)、实施决策(25分)、评价反馈(11分),加权后的总分为100分。临床决策能力和测量得分成正比。通过试卷方式测试。

(四)统计学方法。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

二、结果

180例在校高职护生经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后,决策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经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1。

三、讨论

准确的决策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提高在校高职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是高职护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目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弱,临床决策能力差。临床决策能力需要在培养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其中临床实践就是最好的锻炼机会[3]。随着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很多高职院校都具备了在校给W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例如通过病房情景模拟等进行模拟护理实践[4]。

进行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时,采用问题式教学法(PBL)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后独立检索文献进行查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病房情景模拟教学,可培养学生面对护理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尽早适应临床护理环境,避免在校高职护生和临床护理发展的脱节。在本次研究中,进行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的180名在校护生培训后的临床决策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充分证明针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可有效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旭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4):75-78.

[2]陈志祥,张轶杰,王琦珠等.发散性思维训练在精神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42-143.

篇3

    临床医学系与三所直属医院、行业医院专家共同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与学校教务处共同制订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到基层就业需要具备的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以及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能力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选取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将分散在各专业的临床实训项目重新组合,以问诊方法与技巧、常见症状为基础,以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病例分析为重点,要求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深刻理解、强化发展所学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医学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与进步。

    二、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是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及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要求,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医院仿真格局的临床医学实训基地,改善实训条件。临床医学实训室位于学校实验楼的1~3楼,包括内、外、妇、儿、五官、传染等44个实训室,引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智能综合模拟婴儿、智能综合模拟人-爱因斯坦、仿真头模教学系统、临床治疗和口腔技工、网络版急救系统、网络版内科实训系统、HVJ-880A全能呼吸机、动态心电监护系统(Holter)、01B多功能麻醉机、PA-500呼吸机、MHJ-Ⅲ麻醉机、、示教裂隙灯、检眼镜、弧型视野计、高级孕妇模型、多功能穿刺、心肺听诊、肝脾触诊、心肺复苏模型、多功能手术床、牵引床诊断床及手术、体检需要的各种器械等。

    临床医学专业实训基地除满足临床医学专业的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医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等实验教学需要外,还为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骨伤、医学影像等专业的相关课程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

    三、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手段

    利用“院系一体”的区位优势和直属医院的人才优势,打破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堂移到实训室,边教边学边做,使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三者有机结合,实现校内实训教、学、做一体化。部分临床主干课直接设在直属医院,通过直接在医院床旁教学、医院见习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手术室电视监控闭路系统等先进教学资源,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边观摩边训练。将以往的“2+1”变为“1+1+1”的教学模式,在第一年基本素质能力、职业岗位基础能力的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向临床实践课衔接;在第二年职业核心能力和部分职业拓展能力的临床课教学中,强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第三年进行临床实习,由实训教学转入在医院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应用型实习。本专业创造性地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为期两周的实践技能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掌握临床最基本的技能操作,缩短临床实习的适应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毕业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通过率。在整个人才培养进程中,实践教学比例>50%,真正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投入到防、治、保、康的工作中,并且能够不断适应医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在前4个学期,每个寒暑假安排带教医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2周,增强感性认识,体验职业生活。

    四、加强实训室软件管理建设

    临床医学实训平台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实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实训课教师采取“专兼结合、动静结合”的原则,既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又有理论课教师及医院医生作为实践教学带教老师,取长补短、各司其职,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临床医学系支持教师参加实践教学专项学习和培训,例如临床技能大赛、生理驱动模型人培训等,培训结束后,回校举行学习总结报告会,再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达到了个别人或少数人培训,集体受益的目的。

    五、创建、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担了卫生部科研基金及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资助课题《以能力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09-YB02),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中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施体系和效果体系三部分,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0个主要观测点。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将执业(助理)医师考核标准纳入学生技能考核中,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实践教学效果,保证学生较好地掌握临床实践技能。除重视日常教学中的考试环节,还致力于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考核,通过OSCE进行实训考核:通常设置12~14个考站,每个考站要求应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程式化的临床技能标准完成一系列的临床操作。最后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评定成绩,并将实训成绩纳入每学期的总成绩之中。毕业实习,以实习报告、实习鉴定书、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并将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纳入学生总成绩。建立了实践教学考核的长效机制。

    六、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篇4

关键词:数控 实训课 教学方法 探析

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训教师的恰当指导,是学生学习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能的关键。本文结合实训教学实践,就数控实训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让学生对数控实训任务感兴趣的方法

每当学生第一次接受新的学科学习时,总是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讲好课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工作态度、职业素质、理想志向的培养与树立。我们经常运用这几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来介绍数控机床中出现的背景、发展历程、生产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知道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的新手段,它具有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加工适应性强、生产率高、劳动强度小等特点。特别是它能完成许多在普通机床上无法完成的工作。让学生知道现在所学习的、未来所从事的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专业,不但社会地位高、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舒适,而且工资待遇不菲。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1]。

要强调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规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文明生产是未来幸福生活的根本前提和保障面对高速运转的机床,稍不小心就会发生人伤机损的安全事故,所以操作者必须掌握好数控机床的性能,精心操作。一方面要管好、用好和维护好数控车床,另一方面还必须养成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和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不断培养较好的职业素质。

利用数控仿真系统,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了解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采用了与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相同的面板和按键功能,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不仅如此,现代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还能实现加工模拟演示功能和程序自诊断功能,不仅具有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具体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测量功能。这样学生既能比较完整地学到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

二、妥善安排实训步骤,减少学习“弯路”

现代的数控车床,无论是种类还是结构、操作系统、性能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实训中,首先就要让学生对数控车床结构进行熟悉,对车床的各方面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认识,如主要技术参数、操作系统、控制面板、G代码、坐标系等。其次,通过具体的机器零件,让学生在触摸中了解所要加工的对象,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加工,进一步熟悉车床的性能,熟悉操作规程,减少操作时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最后让学生通过零件的图纸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图纸,对内容和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案,确定零件的定位、夹具和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以及对刀点、换刀点的位置和刀具补偿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手工编写加工程序单,检验并修改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文件,在实训教师在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所编工艺路线,最好是独立的完成零件的加工。

总而言之,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但传统实习手段,基础教学和基本功的训练、学习仍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的基础;两者不可偏废,不能因为有新的手段方法而抛弃传统,也不能因为有好的传统不引进新的手段,两者如能完美结合,培养出的学生定是不可限量的[3]。

三、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展,进行相关的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不能一视同仁去对待。对于一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如课下加强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技能的练习,逐步让这部分同学跟上全班的教学进度,从而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习关于刀尖圆弧半径补偿的使用方法的时候,对于那些在理解方面上能力不行的学生,他们无法领会刀补的含义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绘制加工过程模拟图纸,让学生明白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我们是按零件轮廓进行编程的。因为刀具总有一定的半径,刀具中心运动的轨迹并不等于所需加工零件的实际轮廓,而是偏移轮廓一个刀具半径值,再加上加工余量和刀具磨损。所以,在进行外轮廓加工时,应使刀具中心偏移零件的外轮廓表面一个刀具半径值,加工内轮廓时,应使刀具中心偏移零件内轮廓表面一个半径值。这样的解释使学生明白了刀补的含义和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经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高[4]。

总之,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但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实训后老师和学生要共同探讨实训经验解决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现场讲解,能方便学生总结复习和提高。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安全操作方面的习惯的培养,每一次数控实训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设计,更好的完成实训要求,掌握数控技术。

在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相对差,在数控教学和实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以上几个阶段,把教学实训与生产加工相结合。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了至少一种数控系统数控车床的熟练操作能力;根据图纸制定数控加工车削工艺、编写加工程序的能力;根据零件加工需要正确选用刀具的能力;运用数控车床加工真实产品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雄伟.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蒋建强.数控加工技术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SimMan模拟人:心肺复苏教学

SimMan模拟人是由挪威诺度公司设计并制造的高级生理驱动模拟系统,可模拟患者各种生理变化,能够对诊疗过程中所做的治疗措施和救治用药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同时,通过连接的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显示的参数变化展现临床环境下的诊疗过程和救治效果,为学生创造一种接近真实临床实践的机会。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苏州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13年从挪威诺度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超级多功能模拟人SimMan模拟人,急诊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共同探索将其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课程教学,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苏州大学医学部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47名,已完成相关基础课程和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等课程学习,于2014年进入苏州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学习。

1.2教学方法 47名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两组学生轮流在模拟人设备上进行实践操作。以心跳呼吸骤停抢救为教学病例,提前就授课老师准备与实际临床病例相近的教学实例,授课与考核时宣讲病例发生时的场景,并实现准备好可能会用到的常用抢救药物。在模拟人操作前,授课老师应先和授课学员辅导病例的病理生理知识及病情发生过程中各种场景应给予的抢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按压或除颤等)及应给予的用药的品种、剂量、原理和用药后患者出现各种反应后的措施等专业知识。并应模仿实际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的实际情况,将3-5名学员编为一个治疗小组,各司其职,与真实抢救过程中有1名高年资医师负责指挥抢救,2名医师负责胸外心脏按压,1名医生负责气道(气管插管就呼吸机或人工呼吸球囊),1名医生或护士负责用药为一个基本抢救单元为例,予以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整个SimMan模拟人模拟抢救过程分为“接诊-病情判断-治疗”三个阶段。每一治疗小组学员轮流进行训练及考核,带教老师在各组训练和考核时将病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一一演示。在各组学员抢救治疗中记录存在的问题,让其他组学员记录。诊治过程结束后予以问答,各组及当时学员一起总结予以讨论。并且SimMan模拟人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由带教老师随时停止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以提示学员抢救措施的不当之处,并加深治疗组学员对错误操作的印象。

2.教学结果评定

2.1评定SimMan模拟人的教学结果 实践操作课程结束后予以考核并调查摸底教学结果,以书面评分表的形式给每个学员,填好后统一收回予以统计分析,共5大类:①应用SimMan模拟人教授心跳呼吸骤停病例的教学结果优于传统书面上课?②是否提高实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技能?③各组学员的合作抢救能力是否提高?④应用SimMan模拟人教授课程对临床真实抢救能力有否提高?⑤操作中的模拟诊室的布局及电子设施是否满意?同时,学员还可以写其他的建议。

2.2发放书面评分表47份,收回47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91.4%的学生认可SimMan模拟人教授心跳呼吸骤停病例,74.4%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实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技能,70.2%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合作抢救能力,91.5%的学生认为可提高临床真实抢救能力,66%对模拟诊室的布局及电子设施满意。部分学生建议小组急救技能模拟训练前应进行单项心肺脑复苏(CPR)、气管插管和电除颤等专项技能培训等,见表1。

3.教学总结

3.1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治疗措施应随着病情变化而不断调整,实战性强。常规训练方法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遇到了很大挑战,探索新型的临床急救技能教学与训练模式很有必要。

3.2我院自2013年引进挪威诺度Sim Man模拟人,依照重症医学科的设置进行了情景布置。该模拟人不但可以实现常见多发病的临床操作,而且能更逼真地展现疾病在各个阶段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相应反应,并且完全实现无线控制。通过后台操作,不但可用作临床急救综合教学训练,更重要的是,他可创设高仿真的医疗环境,训练学员的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除模拟人等标准配置外,还配备了除颤仪、呼吸机、呼吸球囊面罩等急救器材,同时室内配备了全景式摄像头和液晶显示屏,进行实时监控录像,为开展临床急救技能的培训提供了保证。

3.3临床医学教育在注重理论和知识传授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W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紧贴临床实际的病情发生情况作出治疗选择。比如心跳骤停后的按压,按压后的病情变化,出现室颤后的除颤和药物的选择,除颤后给予的按压和人工辅助通气的措施等等,都可以根据SimMan模拟人连接的电子设施给予处理。simMan模拟人在实际操作中,各治疗小组的学员根据模拟人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相应的处理,模拟人也会根据相应的治疗措施显示出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反应小组成员的应对措施是否得当。这样增加了学员到临床上面对真正病人时的临床经验,并增加了他们的自信。

篇6

1临床技能培训专项工作开展的背景

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专项开展,主要有以下背景原因:一是医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以来,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如2008年河北省51所高、中等医学院校,招生人数达到60326人[9]。但相应的教学条件没有随之充实或与之匹配,出现了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或短缺,尤其是临床教师、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实验室建设等明显滞后或不足,导致实践性教学质量下滑,临床见习形同虚设,对以实践性教学见长的临床医学专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二是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招生人数过大,临床教学资源规模没有相应扩充,教学医院实习学生人满为患,带教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带教质量无法得以保证。三是医疗执业过程的严格要求。国家出台的《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医生的行医资质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保证医生执业活动的合法性,为此,社会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及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实习生无行医资质,出现了多数病人不愿或拒绝学生的见习和动手诊治,医院对学生带教也趋于保守,原有的学生动手机会大大减少,专业技能掌握出现问题。鉴于以上原因,河北省两厅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在调研的基础上,要求学校建立临床技能实训室,增加临床技能实训课,将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放在学校完成,以弥补临床实习中学生基础技能训练不足的现状。

2临床技能培训项目的遴选与确定

临床技能培训项目与内容选择是否合理,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成功与否十分重要。为此,河北省两厅先后组织学校有关学科专家、教授和教学医院专业科室教学骨干,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材要求,结合临床实际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择优遴选技能训练项目,并在实践中反复多次进行修改和完善。2.1确定技能训练项目遵循的原则一是训练项目必须符合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将技能训练纳入到具体的课程计划,安排适当学时适时开展教学工作。二是训练项目要贴近临床实际,力争与临床“零距离”接轨,为学生实习奠定扎实基本功。三是训练项目要贴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要求,强调技能训练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2.2技能训练项目和内容根据以上原则遴选并确定培训项目,包括:内科(诊断学基础)、外科、妇科及等四部分。训练项目及内容确定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的部分,如:文字表达、细节展示、赋分权重、扣分要点等方面,在争取培训一线教师意见基础上,组织专家教授(临床和基础)修订并完善培训内容,使技能培训项目达到科学、规范、合理和实用。目前采用的培训和考核项目如下:(1)内科部分(含诊断学基础):腰穿、骨穿、胸穿、腹穿、肝触诊检查、脾触诊检查、心脏听诊检查、心界叩诊、血压测量、腹部移动性浊音等。(2)外科部分:气管插管、无菌术、缝合打结、换药、心肺复苏、消毒铺巾、刷手穿脱手术衣、洗手戴手套、铺巾等。(3)妇科部分:宫颈刮片、盆腔检查、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等。(4)公共部分:X线诊断、心电图诊断、病史采集等。在培训教材方面,采用了编写训练项目小册子和根据项目标准制作的专题影像教材,供教师和学生技能训练时使用。

3临床技能培训方法

随着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已把临床技能培训由临时安排集中训练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使临床技能培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门正常课程,从时间、教师和实训条件等方面得到了保证,这是近几年此项工作开展取得的最大变化和成效。在具体训练方法上,不同学校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归纳之主要有:(1)以班级为单位,全部项目齐头并进全面展开,以轮换的形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对要求的项目进行多次模拟操作,直至达标。(2)以项目为单元,教师固定项目,对轮转的学生进行实训并负责达标。不管何种培训方法,学校的实训室在授课阶段都是全天开放,学生随时可进入实训室,确保了学生的训练时间。条件具备的学校,模拟训练达标以后,将学生带到临床一线并结合临床,再进行床旁见习教学,以巩固临床技能的真正掌握。通过技能培训,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技能操作,还在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和应急心理等方面得到了训练,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4技能考核工作程序

河北省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技能考核工作每年定于5月下旬进行,即暑假前考核。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后进入医院实习,这样会缩短学生进入实习角色的时间,同时会得到带教教师的认可和肯定,教师更愿意带,学生更愿意学,师生互动增强了授课和学习的信心。临床技能考核工作程序如下:

4.1考前沟通考核组到达学校后首先听取学校有关领导关于培训工作的介绍;与学校训练课教师就操作标准、方法、考核办法等内容进行充分沟通,对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主考评委要给予明确答复,并对有异议的问题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4.2考生抽取对参加考试的本专业同年级学生,按学校提供的全体学生花名册随机抽取10%的学生作为考核对象进入考试前要认真核对考生的姓名、照片等有关证件,做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4.3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严格按照统一制定的《河北省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标准及评分方法》进行(技能操作还要参照统一制定的影像教材)。

4.4项目确定核对考生身份后,按照考前确定的考核项目诸项编号,考生随机盲抽考题题签,然后按要求进行技能操作考试。

4.5考试过程主考评委观察应考学生的技能操作全程。当考生报告操作完毕后,主考评委提问与考核项目有关的问题,让考生回答或补充操作,时间允许可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

4.6评分过程主考评委集体讨论应试学生操作情况,按标准逐项进行评议,对学生操作的正误给予认定,达成一致意见后评委独立付分(每项满分均为百分制)。付分分值允许有差别,即充分尊重每一位评委的意见。分值汇总过程中如果发现某题目主考评委之间付分值差额大于5分,则应立即进行复议,使各评委的付分分值差额控制在3分以内,以避免发生误判,影响考生的客观成绩。评委赋分总和的平均分即为该考生的实际得分。

4.7结果处理汇总该学校考核结果,及时填写考核记录表,并将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详细记录,提出初步意见和建议,供总结考核工作情况时参考。

4.8考试结束考核组要向被考学校汇报考核情况(除考试成绩以外),尤其对考核中发现的一些知识和技能问题,应与被考学校教师沟通、交流。同时,征求被考学校意见和建议,将其融入考核总结中,汇总时提交。

5临床技能考核效果综合评价

5.1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1)考试方法:应考学生随机抽取一项考核项目,按考核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并对提问的有关理论进行回答。评委对应考学生全程操作进行观察,并按评分标准给考生客观、合理赋分。(2)考核评价标准是按照操作项目的整体内容,分解成:“评估、计划质量标准”、“实施质量标准”、“评价质量标准”三部分。每一部分均赋予一定分值和扣分分值。每一考生的最终得分为全体评委的赋分平均分值。

5.2考核结果评价

5.2.1整体考生成绩分布和分值分析在23项(不含公共部分)技能考核项目中,各项最低分、最高分和平均分、各项考核平均分分布和平均成绩指数化分值统计见表1、表2。

5.2.2考核成绩分析临床技能考核不同于一般课程的理论考试,后者合理的总体成绩应呈正态分布,而前者是已明确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即训练时教师以学生操作熟练达标为教学最终要求,因此,技能考核的总体成绩应呈负偏态分布尚为正常。本年度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技能考核总平均成绩为82.42分,其中内科平均成绩最低(79.1分),外科最高(86.46分),妇科居中(81.68分)。学生之间的个人成绩差距较大,最低为34分,最高达98分。从项目的指数化分值统计看,90分以上的有5项(成绩优秀项目),占项目的21.7%;80分以上的项目有16项(基本掌握项目),占项目的69.6%;80分以下项目有2项(不达标项目),占项目的8.7%。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本年度全省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效果较好,绝大多数达到了熟练掌握或基本掌握程度,少数项目尚存在一些问题,如胸穿、缝合大结、心脏听诊检查、骨盆外测量等,需今后加强教学改进和加大训练力度。

5.3学生对技能考核工作的评价在进行临床技能考核的同时,对参加培训的学生做了有关内容的随机现场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5.3.1学生对现行技能教学和考核的情况调查本次共随机调查学生338人,均为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在“学生对现行技能训练教学和技能考核工作的情况调查”问卷中,共设有17个问项,调查结果见表3。

5.3.2学生对技能训练的认识和建议情况调查本次对330余名学生进行了随机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均为本次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在“学生对技能训练的认识和建议”调查问卷中,共设有7个问项(其中1个为开放性问题),调查结果见表4。

5.3.3调查结果分析从表3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技能考核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项目内容合理性及难易程度、技能考核能提高专业素质等问题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学生对技能训练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基本技能转化为临床职业能力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认同,总之,学生对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工作的开展是满意的。从表4调查结果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对本校的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学时安排、技能训练组织形式、技能训练项目合理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及训练仪器设备和场所等给予了积极的应答,满意度高,表明目前的技能训练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对技能教学意见和建议调查中,提高教师标准的技能示范性教学水平、增加技能训练仪器设备、改善技能训练场所和环境、模拟训练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训(心理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技巧等)及训练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为今后完善技能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6成绩与问题

本次技能考核全省共有17所高等医学院校9780余名即将进入毕业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学生(本科生为应届毕业生)参加了专业技能培训,970余名学生被随机抽取参加了技能考核。

6.1取得的成绩本次技能考核与以往年度比较,有了显著的进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6.1.1学校对技能教学工作更加重视,训练安排更加合理随着技能考核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提高,技能培训已从最初的应付考核短时集中训练,过渡到目前将技能训练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实质性的变化,训练课程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机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训练效果明显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的热情,达到了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毕业实习奠定扎实基本功的目的。

6.1.2仪器设备更加先进充实,训练场所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技能训练不同于其它实验课的根本区别在于仪器设备多,耗材投入大,教学成本高。最初学校为应付考核,在仪器设备、耗材准备、训练场所等方面远远达不到培训要求,随着技能教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各学校在改善技能教学条件建设方面逐年加大了投入,通过几年的努力,诊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技能训练室全面得到建设,训练仪器设备得到充实和完善,部分训练模拟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临床常见的技能操作在实训室都能得到训练,并且教学期间实训室全天开放,极大的方便了学生,提高了训练效果,真正达到了技能教学服务于临床的目的。

6.1.3培训内容更加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训练目的性更加明确技能考核内容始终是此项工作的重点,从最初的以教材为选定考核项目为惟一依据到目前以教材为主,参考国家医学执业考试内容和临床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选定考核项目及内容,是此项工作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的过程,是提高考核自身价值,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积极性的动力基础,也是为学生未来从事医疗职业打下牢固专业技能过程的必经之路。目前,技能考核遴选的诊基15项,内科10项,外科9项,妇科4项,能较好的满足临床实习的基本要求。

6.1.4训练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技能训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通过技能训练,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专业素质等方面也刻意强化并取到了显著成绩,如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无菌观念建立、操作的稳定性、细节的准确性、目标的达成度等。因此,技能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但通过训练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是其他任何课程的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充分彰显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10]。

6.1.5训练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技能训练,学生能否准确无误的完成技能操作,除熟练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外,与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等人文因素直接相关[11]。事实证明,学校刻意安排人文知识培训,其技能训练效果显著提高,考核成绩也明显得到提升。因此,技能训练是一门综合性教学课程,其意义不仅局限于技能本身,而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合格医生必不可少的关键阶段。目前,各学校都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培养给予了足够重视,从而更加完善了技能教学这一门特殊专业课程并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

6.2存在的问题在技能考核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6.2.1部分教师技能操作不规范,缺乏精准的、符合临床实际要求的示范性操作技能培训成功与否,与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考核中发现,学生操作态度都很认真,但部分学校的学生在操作的一些细节上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个别学校教师对技能操作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指导示范学生时出现了问题。此类教师多为自身不掌握过硬的技能操作,又长时间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或临床实践经验不够,单凭书本知识指导学生所致。出现问题较多的学校:一是没有固定的便捷的教学(附属)医院,教师缺乏临床实践机会;二是招生人数多教师无暇顾及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指导过程粗糙;三是教师缺乏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责任心不够;四是教学仪器陈旧或功能达不到培训要求,无法给学生展示精准的示范。

6.2.2部分教师辅导中的操作环节过于程式化,缺乏原则范围内的灵活性,与临床脱节或结合不紧密在考核中此类问题存在较多,究其原因是教师过度惟书本、抠理论的细枝末节,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操作过于机械生硬或呆板不灵活,与临床实际脱节或结合不紧密。出现此类问题的教师多为长时间脱离临床或没有机会到临床一线实践,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对技能操作的综合理解和外延相关临床知识的掌握不够,过度程式化的教学导致如此的教学结果。

6.2.3部分学校的训练仪器设备和场所与学生规模不相匹配,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训练需要就目前而言,各学校技能训练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有了显著的改善和充实,但与招生规模比较,仪器设备数量和场所尚嫌不足,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考核中,一些学校制定了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突出对技能培训场所建设和购置仪器设备加大了投入力度,把技能教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是值得肯定的。

6.2.4部分学生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缺乏培训,专业知识面较窄,操作或回答问题显得过于拘谨刻板纵向比较而言,目前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这是学校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结果。但有些学校在对学生人文知识培养中蜻蜓点水,重视不够,学生的心理感受不深刻;传授给学生的专业技能外延的相关知识不够,就技能操作而论操作,结果导致学生考核中操作显得过于拘谨刻板,回答问题知识面狭窄,结合临床实际的能力明显不够。

6.2.5个别学校仍未处理好学生考研、就业与后期实习中的技能训练的关系,学生间掌握专业技能差距较大此问题在各学校较普遍存在,工学矛盾、考学矛盾时时困扰着学校或教学医院,无法得到缓释或寻求好地解决办法。但有的学校处理的较好,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考研成绩也非常优秀,学生联系工作也未对技能培训造成太大的影响,究其原因还是在教学管理方面下足了功夫,及时疏导了学生的一些情绪,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诸多矛盾中合理的寻求到解决办法,顾此不失彼,相得益彰,此类经验值得总结。

7思考和建议

为更好的发挥技能考核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促进作用,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7.1进一步提高对临床技能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临床技能教学已经在各院校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训练热情空前高涨,这充分表明学校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和深化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是符合医学科技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也是学生对医生这一职业特殊性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12]。因此,建议在如此好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对临床技能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强调技能考核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并给予足够重视,切实发挥学校领导在考核工作中的指导和决策作用。

7.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临床技能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要根据临床技能培训要求,提出临床技能教学所需设备和实训室的建设标准,把临床技能教学的硬件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改变以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临床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加大对技能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改善技能教学条件和环境,把临床技能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真正使学生能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

7.3进一步加强技能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证明,临床技能教学成功与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拥有一支数量适宜、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是确保临床技能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建议学校要制定长期的教师培养计划和阶段性的培养目标要求,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老带新等多渠道、多形式认真做好师资培养,切实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全面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技能教学提供保障。

7.4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考核项目及内容根据医学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结合国家对医生的职业要求和临床实际工作,对技能培训的项目和内容要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要适时删掉一些操作简单且不实用的项目,增加临床中实用性强且较为复杂的技能操作项目,使临床技能教学真正达到为学生临床实习和从事医生职业奠定扎实基础的目的[13]。另外,对使用的临床技能操作影像教材,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之与技能教学相得益彰,达到相互补充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7.5适当调整项目的难度,提高赋分权重的合理性临床技能教学的项目难易程度不同,在以往的技能考核中,偶有出现随机抽取项目集中简单或集中复杂的现象,给技能考核的公平性带来影响。因此,建议在遴选考核项目时,分别不同难易程度、操作完成时间长短不一的技能项目,科学、合理的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并在考核中难易不同的项目合理搭配,以充分体现技能考核的公平性,同时为评价不同学校的技能教学效果和成绩提供客观依据。

篇7

关键词: 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入门阶段教学组织过程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是模具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学生通过对常见普通机床的使用,能熟悉其性能,了解各类机床的工艺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使用机床加工典型机械零件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入门阶段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1.深入做好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加强安全意识;2.精选课题,学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跨过机械加工的入门阶段,所选课题务必能够涵盖常见的机械加工手段;3.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实习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位和任务。

我校在模具专业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训方面进行了不懈的辛勤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笔者就自己参与组织模具专业学生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体会来谈谈入门阶段的教学组织过程。

一、机械加工实训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参加机械加工实训之前,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这样,在进入机械加工实训阶段以后,才能迅速进入状态,不至于出现准备仓促、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的准备。

学生在进入机械加工之前,应该具备制图、金属材料、金属切削等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在进入机床操作之前,应该在专业的安全人员的指导下认真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技能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训场地之前,应该先进行钳工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训项目,初步打下动手能力的基础,并且具备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能力。学生在钳加工实训阶段已经学习了钻床等设备的操作和划线、测量等操作,灵活的手工动作将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机械加工阶段。

(三)安全、文明操作技术。

在机床上工作,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穿戴衣帽。工作服要紧身,袖口要扎紧或戴套袖;女工要戴工作帽;不准戴手套作业,以免发生事故;高速切削时要戴好防护镜。

2.防止刀具切伤。装拆铣刀时,不能用手直接握住铣刀;铣刀未完全停止转动前不得用手去触摸、制动;装拆工件时必须在铣刀停转后进行,使用扳手时注意避开铣刀。

3.防止切屑伤害。清除切屑时要用毛刷,不可用手抓、用嘴吹;切削时不要站在切屑流出的方向。

4.机床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机床性能和使用范围,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对机床进行一级保养。

5.场地环境。机床周围环境场地应保持清洁、无油垢;零件应妥善放于不妨碍实训正常进行的场所,使用切削液时防止外溢,并及时清理污渍。

6.工量具的保养每天进行,注意校正测量精度。

7.注意做好实训中各个过程的记录,并保管好相应的技术资料。

二、机械加工实训的入门阶段的组织

(一)熟悉将要使用的机床结构和性能。

1.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认识每一种实训涉及的机床的结构,包括其传动机构、运动特点、电气线路,尤其要重点了解铣床的结构和性能。

铣床有多种形式,并各有特点,按照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卧式升降台铣床、立式升降台铣床、龙门铣床、仿形铣床、工具铣床、数控铣床等。其中,卧式升降台铣床和立式升降台铣床的通用性最强,应用也最广泛。这两类铣床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轴轴心线相对于工作台水平和垂直安置。这些特点学生务必要正确区分。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进行机床加工尤其是铣床加工的准备工作的练习。

(1)分别进行手动进给和自动进给练习,熟悉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选择和安装铣刀。铣平面用的铣刀有圆柱铣刀和端铣刀两种,由于圆柱铣刀刃磨要求高,加工效率低,通常都采用端铣刀加工平面。铣刀的直径一般要大于工件宽度,尽量在一次进给中铣出整个加工表面。在铣床上加工平面时,一般都用机用虎钳,或用螺栓、压板把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用专用夹具来装夹。

用机用虎钳装夹工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装夹工件时,必须将零件的定位基准面紧贴固定钳口或导轨面;受力的钳口最好是固定钳口。②工件的待加工部分必须稍高出钳口,以防钳口和刀具损坏。③工件一般装夹在钳口中间,检查装夹是否牢固可靠。④装夹的工件为毛坯面时,应选一个相对大而平的面作粗基准,在钳口和工件之间垫铜皮,防止损伤钳口。

(3)用百分表校正铣床机用平口钳的装夹位置,练习装夹工件和调整工件安装的位置,学会对刀操作。进行刀具安装练习。刀具装好以后务必经过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分别进行铣、刨、磨平面的加工练习,熟悉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练习加工V型块。

在入门实训课题的选择上,笔者通过对历年来机械加工实训课题练习情况的分析,最终选定了V型块这一典型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V型块的加工形状比较能反映机械加工常见工艺手段的运用,且难度适宜。

1.毛坯的处理。采用翻砂铸铁件作作为毛坯件,检查尺寸合格与否,钳工简单加工去除锈迹和污渍。

2.刨床粗刨六面体52×52×37。

3.立铣加工六面体50.5×50.5×35.5。

4.平面磨削加工六面体50×50×35。

5.卧铣加工中间5mm工艺槽。

6.铣削两侧V型斜面。注意将立铣头调整为45度倾斜。

7.铣削两侧30×8沟槽。

8.铣削下方305沟槽。

9.铣削T型槽。

V型块形状如下图所示。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课题完成情况的总结。

对学生加工完的工件按照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总结,对评分方案教师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工艺方案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衔接过程是否正确。

2.划线、测量是否正确。

3.工夹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工件装夹是否合理。

4.对刀调整的正确与否,有无撞刀等明显误操作现象。

5.工件图样上标注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完成质量。

6.安全文明生产要求是否达到。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教师应对学生完成质量作总体评估,分析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及时作实训总结,巩固知识。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阶段后续环节的衔接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已有的初步加工能力,在入门实训结束以后教师应侧重安排好相应的后续综合加工课题。综合加工课题应考虑到前面已学的加工手段的运用,并且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设计出模具加工中典型的型腔加工课题。对课题的工艺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充分综合利用前面已有的机床加工工艺,让学生在相当于实战的加工情境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具备从事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能力,并且为后续模具设计及加工和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工艺认识的基础。

四、结语

我校在多年的模具专业的教学中摸索出的一整套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的组织实施方法,经过历届学生的实训效果检验,以及和兄弟学校的交流,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教学实践的丰富,我校这种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成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冲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篇8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经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取小组奖励。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这种思想来源于杜威集体活动和集体项目(group projects)的观点,以及他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的理论,即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公民和社会责任。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该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2009级机电一体化五年制高级班随机抽取1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该班共有学生46名,全部为男生,年龄在17~19岁。

2.方法

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第三单元的课题五“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进行本教学实验。经过教材内容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将学时重新分配:教师讲授部分所占学时适当删减,增补实训实践学时。通过设置典型故障,由学生分组合作展现本组学习成果,以合作学习法教学,并及时以现场测验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①分组。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都由6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并指定综合能力最强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等。②布置任务。教师在授课前要求各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充分收集铣床资料,了解铣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观察操作的铣床,记录操作规程。可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学校机加工中心、学校数控协会等资源获取以上信息。二是根据工作任务,绘制铣床各主令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图和铣床配电盘电器元件的布置图,观察操作手柄处于不同位置时,行程开关的工作状态及运动部件的工作情况。

(2)实施。①课前检查。正式上课前,检查各组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分。②组间共享与学习目标呈现。将各组收集的材料展示、筛选、点评,对材料收集不全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引导全体同学进一步熟悉机床的结构及运动控制。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铣床内部结构及铣床操作的视频,深入学习机床的机械传动机构、液压控制回路,分析机械、电气、液压联合控制部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呈现本课题的学习目标:检修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③集中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讲解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维修的一般要求及一般方法,并在实训柜上人为设置故障点,由教师示范检修,边分析边检查,直至故障排除。④合作学习。由组长在本组实训柜上设置故障点。故障点公开,由易到难,故障点个数不断增加。在各组长组织下,全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如何从故障现象着手进行分析,如何采用正确的检查步骤和检修方法进行检修。⑤学习效果检验。由教师在各组实训柜上一次设置2~3个故障点,要求采用正确的检查排除方法,在规定时间内查出并排除故障。⑥学习成果汇报及评价。组长代表本组向教师及其他组同学展示检修记录,汇报本组故障排除过程及方法。各组员谈收获,讲体会,说心得,台下的同学可提出建议,提出优秀建议的同学所在组可获加分奖励。汇报完毕后,由老师及其他组组长组成的“评委团”对该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打分。表现优秀的小组,组员平时成绩给予加分。⑦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做总结,归纳机床电气设备检修的一般要求和常用方法。

二、效果调查

教学评议以问卷调查方式在课后进行。给实验班学生每人发放一份教学评议表,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发放46份,回收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下表。

三、总结与分析

1.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方法;车工工艺学

一、重组教材内容,建立知识体系

现行的《车工》教材内容是这样编排的:1.车削的基础知识;2.车轴类零件;3.车套类零件;4.车圆锥;5.车成形面和研磨;6.车螺纹和蜗杆;7.切削原理和刀具;8.车床夹具;9.车复杂工件;10.车床;11.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2.典型零件的车削工艺分析;13.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在初教《车工》课时,虽然我严格地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全面细致地向学生讲授课本中的每一点知识,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均不理想;当带学生进行实习时发现他们不能把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实习效果不佳。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的某些环节安排有不妥之处,比如第十章车床我认为应放到第一章车削的基础知识前面去讲;第七章切削原理和刀具应放在车削的基础知识后面讲或两章和到一起去学等等。通过与其他学校的车工教师交换意见,以及对学生情况的调查,我觉得如果按照现有教材按部就班去讲课,虽然教师把课本上知识讲了,学生却根本没有在脑中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联系起来,更形不成知识体系,运用时总是断章取义,不能合理运用。经慎重考虑后,我决定把《车工》内容重新组合并且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如何结合”上,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要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技能训练服务。

《车工》是一门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要求相当高的课程,重要的理论知识如果讲不透、讲不精会给专业技能训练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根据《大纲》要求和中专学生的特点,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把知识内容进行了慎重的选择,大胆的取舍,适量增删,必要的充实,合理的编排,有机的结合,使整个教材的内容形成有机结合的几部分,重新构建了知识体系。新构建的《车工》知识体系如下:

1.基础理论。①车床基本知识:车床的型号、结构、性能传动系统、车床夹具、车床精度及其调整方法。②车削基础知识:正确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刀具,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合理选用切削用量,严格控制表面质量。③车削辅助知识:正确识图,会查阅车工有关的技术手册,能装夹校正工件,能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

2.常用车工技术。①外表面加工:外圆、端面、阶台、沟槽、锥度、特型面加工。②内表面加工:钻孔、车孔、铰孔、孔内阶台、锥度、沟槽加工。③螺纹和蜗杆加工:三角螺纹、矩形螺纹、蜗杆、多线螺纹、多线螺杆、螺纹的乱牙及预防等。④复杂工件加工:偏心工件、薄壁工件、细长轴、深孔的装夹和加工。

3.车削工艺编制。基准的选择、工序的划分、工艺路线的制定、典型工件的工艺编排、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件质量的分析报告等。

4.数控机床的简介。

二、确立考核目标,实施分段技能训练

车工理论知识是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把理论知识系统的、有序的教给学生后,还必须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理论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去。通过详细分析技能等级考核大纲的要求以及走访相关企业对普通车工的要求,我确立了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下,根据《车工》知识体系中的每项具体实习内容,然后我又确定了分目标,按分目标内容要求分段进行技能训练,每讲一部分理论知识进行一项具体实践技能训练。如:讲完车床基础知识,就让学生拆装教学实习车床(旧车床)的主要零部件,了解车床的结构、记住部件功能,掌握空车操作技术,还要求学生用木头制作各种车刀模型。每讲一部分就实习一个项目,并且要求学生分段技能考核过关,最终达到综合理论知识考试过关,车工综合操作技术在规定时间内考核过关。同时在实习时对每个技能考核项目都提出规范性要求,如:在外圆加工时要求:1.掌握车削基本技能要点;2.工件装夹、校正技术要点;3.车削刀具种类;4.车刀装夹方法;5.工件测量方法;6.加工时注意事项;7.加工前后的准备等。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实践操作水平在训练中得到提高,教学效果甚好。

通过对《车工工艺学》理论和实践部分教学环节的修改和调整,更进一步地突出了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弯路,使机械专业的《车工》课教学活了起来,学生真正领悟出了应该怎样去学习《车工》课,怎样更快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及怎样学好其他的专业课,从而促进整个机械专业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兆丰等.车工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

篇10

关键词:机床维修;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研讨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开设机械制造专业以来,组织了一批专业教师深入省机械行业的工厂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获悉很多企业迫切需要应用型的机床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我院决定对《金属切削机床》课进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需求状况

学院所在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处在武汉、九江、鄂州等大城市形成的金三角中心地带。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起重运输、矿山机械等产业群,构筑标志性工业板块。据调查,黄石及周边制造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缺少大量机床维修人员。据劳动部门调查统计,机械行业企业对机床维修人员各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中高职学历约占89%,机械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优势,加大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2.课程定位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机械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秉承我院“工学结合,厚能强能,根植一线,服务社会”的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本课程面向黄石及周边各类制造企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机床维修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工业生产第一线,能从事机械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典型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培养方案

在总结机械制造专业多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调研和认真的讨论,我们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机床维修实用人才。

知识方面: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床维修的计划、易损件的修复、维修工具的使用、机床的拆卸与装配、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能力方面:旨在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修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典型机床的修理方法和步骤,只要掌握好两三种机床,便可收到一直百晓,融会贯通之效。

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英汉互译专业技术资料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公关能力、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非技术性的相关能力。

4.培养模式

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机床维修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掌握机床设备的拆卸和装配,掌握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学院负责组织管理,社会企业作为主导者。在企业主导培养阶段,学生作为准员工进入企业,通过准就业顶岗实习,在生产过程中,了解企业文化,学习生产现场维修,积累工作经验。学生实习期间,依据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指派学院教师负责与学生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学院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二、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并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中,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服务实践。在对理论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改革的充分认识、调研基础上,对一些环节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从而节约课时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理论教学单位学时的信息量。为了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合理设计实践内容

针对实践教学,按照课程实践的操作步骤和实际工作程序,根据实训室条件与环境,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合理设计各个环节实践内容,采用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实训方法,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2.构建课堂实训基地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对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并按照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进行重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3.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除课内教学实践总学时和理论总学时的比例达到1:1外,业余时间免费开放实训室。对所有班级进行分组,要求必须在每学期完成规定的业余实践课时。课余实践行双导师制,除安排老师指导外,还采用指定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班组长兼导师的方法,既解决了指导教师工作繁重的困难,又巩固和锻炼了高年纪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组织管理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比重。

4.建立科学的成绩考核制度

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学信息记录册,实时记录学生的出勤状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成绩、期末成绩等,确定各项权重,最终给出总评成绩。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考核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口试、操作、撰写论文、答辩等。实践教学每次实训都要求完成实训报告或产品,由专业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分别评定成绩,集中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入成绩。

三、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设施完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应采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机床维修实训中心,近年来,围绕该专业不断加大实训条件的建设。现有普通车床20台,普通铣床10台,数控机床30台是一个集教学、实训、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机床维修已经建立了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5家,并签订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协议书,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及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满足了顶岗实习及实训要求。

四、结束语

本着教学内容综合化、职业化、技能化的原则,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和实训条件,先后编写讲义四部。当然,在机床课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如教学计划中还存在某些实践环节和课程衔接不好,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件设施建设和教材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产学合作还需不断深入创新等。我们要在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铁尧.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2]顾维邦.金属切削机床(上、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3]吴圣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